您现在的位置:

成都武侯新教育实验的光荣与梦想

发布时间:2018-07-16 09:03:05 | 来源:中国网 | 作者:宋佚 李小野 | 责任编辑:荆晓强

中国网7月14日讯(宋佚 李小野 钟传亮 罗凤妮)“十二年前,那时候的武侯区,城乡教育差距明显,如何破解?除了高标准修建学校外,引入专家治校是武侯区一大举措。现任新教育研究院院长的李镇西老师那时正在攻读新教育实验发起人朱永新教授的博士学位,并与朱老师一起开始设计、规划新教育实验,正需要一个实验基地。”7月14日,在全国新教育实验区第十八届研讨会上,成都市武侯区教育局主要负责人介绍,武侯区教育局与李镇西一拍即合,将一所由乡镇学校和厂办子弟校合并成的武侯实验中学交到了李镇西老师的手上,赋予了他更多的办学自主权,希望他大胆推进教育改革,由此也就拉开了武侯区的新教育发展之路。

image.png

播下一粒梦想的种子:新教育丰富武侯教育生态

李镇西老师带着新教育的梦想,来到了武侯实验中学,虽然学校有漂亮的建筑,但教育观念陈旧、教育质量较低,面对这所薄弱学校,如何改变?李校长一番苦思后,给老师们写了一封公开信——《敢问路在何方》。在信中,他给老师们谈新教育实验、谈师生的幸福生活,他真诚的心感染着老师们。老师们开始接触新教育,开始思考新教育,开始进行新教育的实验。

李镇西校长特别关爱学生,他会给每一位新入学的孩子上两堂语文课,一是《一碗清汤荞麦面》,让学生从中领悟爱与尊重;二是“未来班”班歌的故事,让学生体验成长的快乐。“一碗面”、“一首歌”,是李镇西老师的教育“保留节目”,一直持续至今,从未中断。

影响家长是李老师干的另一件事情,武侯实验中学的老师们利用微信、博客、书信等方式与家长互动交流,在新教育理念的影响下,家长们纷纷走进学校,参与各项活动,成为学校教育的“同盟军”。徐全芬老师厚厚的家长教育日志,记录了家长每天的收获和感动。后来,“亲子共读”“家长百家讲坛”如雨后春笋般开展起来。风车制作、旗袍设计、川剧变脸,家长们已成为学校的客座教师。

提升教师、关爱学生、影响家长,这是武侯实验中学新教育实验的“三件大事”。慢慢地,学校变了,老师、学生、家长都变了,这种变化,周边学校迅速发现了,他们请新教育实验教师到学校座谈、作报告。“甚至有些人悄悄潜入武侯实验中学去观看,我也是其中之一。”武侯区教育局主要负责人说,2009年的一天,他从早上7:30到下午5:30,全天待在学校,从升旗仪式,到课堂教学,到课间运动,见证了新教育一天的全程活动。

武侯教育一直致力于一个梦想,那就是着力培养品德高尚、体魄健康、内心阳光、人格健全、学业优良的武侯学子。要实现这一梦想,过程最为重要。武侯教育无数次在追问,怎样的教育,才能让老师们在成就学生的同时也幸福自己,让孩子们在汲取知识的同时也享受快乐,让父母们在陪伴孩子的同时也获得感悟?“过一种幸福完整的教育生活”,不正是大家共同追寻的教育过程吗?

基于此,武侯区有两股力量在推动新教育实验。一是教师的自发力量:从李镇西一个人到武侯实验中学十几个人,再到现在的近千人,从武侯实验中学一所学校,到城郊9所学校,再到现在的44所学校;这是自发的力量。二是政府的力量:2009年,武侯区9所学校成立了“新教育实验联盟”;2013年,武侯区承办了以“阅读的力量”为主题的新教育高峰论坛;2014年,武侯区正式成为“新教育实验区”;2015年,建立了“新教育推进办公室”,并任命李镇西老师为办公室主任;2016年,举办了“教师成长与新教育实验”全国开放周活动;今天,在这里共同参加“新教育第十八届研讨会”。两股力量凝聚成合力,新教育就犹如星星之火,正在武侯区校园里燎原。

点燃一盏信仰的明灯:新教育激发教师教育热情

新教育,真的能激发教师的热情吗?武侯区的这几位教师用自身的事迹回答了这个问题。

锦里小学的詹妍婷老师,一个90后的教师,她带着激情和梦想步入教师行列,她是幸运的,刚入职就受到了新教育的影响,激情就有了充分的施展空间,她用未泯的童心带领着一个充满童趣的“鱼儿班”,一同构建以吟诵、行走、乐学为一体的“玩美课程”,她的“鱼儿班”被评为“全国新教育十佳完美教室。”

石室双楠实验学校的王兮老师,出生于80年代,曾有着严重职业倦怠的她,一度想辞职跳槽,打算去当网络作家。2012年,被李镇西老师“忽悠”进新教育,她好像发现了一块新大陆,重新站在了教育的起跑线上,在自己的教室里开始了默默的探索。2013年“阅读的力量”新教育高峰论坛,2015年缔造完美教室的北京叙事,她一次又一次站上了全国讲坛,现已成为新教育全国榜样教师,正是因为新教育,改写了王兮老师的职业篇章。

出生于70年代,来自武侯实验中学的蒋长玲老师曾自嘲自己是一个偷懒、混吃等死的班主任,她也是被李镇西老师“忽悠”进入新教育的。阅读、写作,开发卓越课程,缔造完美教室……从此忙得不亦乐乎。班主任工作也被她干成了充满理想和激情的幸福事业。

新教育不仅对中青年老师有吸引力,对老教师一样有用!红牌楼小学的秦敏老师出生于60年代,退休前两年,她遇到了新教育;原来班级生活可以这样有意思,教育教学可以这样丰富多彩,她主动要求当班主任,开始了完美教室的缔造。就这样,新教育让秦老师重新焕发出教育的青春。

新教育的力量是教师的力量。有了教师的成长,就有了学生的成长。在近1000名新教育教师队伍中,有种子教师174名,唐燕、刘俊秀、钟丽、杨芳、李晓宇、刘静……新教育实验就像火种一样点燃了老师们的职业信仰、教育热忱,这些教师影响了其他教师,就这样,一批又一批教师成长起来了。

躬耕一方梦想的土地:“十大行动”让师生过一种幸福完整的教育生活

教师有了激情,那他们又在做什么呢?“十大行动”正是他们教育实践的选择。

第一个行动:营造书香校园。每天早晨,机投小学陈泽红老师的班上总会响起美妙的读书声,将国学、儿童诗融入早读,用晨诵开启黎明;谢萍老师每天中午带着孩子们说感受、谈感想、聊体会,在快乐中参与课外阅读分享。她班里的有一个孩子三年读了280本课外经典读物;在红专西路小学,生命叙事剧成为一种常态化活动。“读书节”“风采秀”“文化周”“校园读书社团”……丰富多彩的活动让孩子们对阅读产生了浓厚兴趣。阅读让学生洞察事物、理解知识、感受美好,让情感逐渐走向深刻;阅读成为师生日常的生活方式,成为美好教育的行动自觉。

第二个行动:缔造完美教室。武侯实验中学附属小学包虹婧老师的“萤火虫班”,人人争当“萤火虫”,即使点点微光,也要努力照亮;玉林小学李承军老师的“君子兰班”,秉承君子兰有才而不骄,有志而不傲,居于谷而不自卑的精神,号召学生树君子风范;武侯实验小学“杜鹃花班”,马家河小学的“新竹班”、“星星河班”,磨小分校的“向日葵班”,华兴小学的“毛虫班”……无一例外地都镌刻上新教育完美教室的深刻烙印。“班名、班歌、班诗、班服、班徽、班级口号”是一间间教室独特的精神文化标签。每一个孩子都在参与“完美教室”的建设,让60平方米的教室不仅仅是一个物理空间,更是一个充满了温馨与喜悦的回忆场所。在这个场所里,写满了孩子们动人的故事,使他们成为有德行、有情感、有知识、有智慧的人。

第三个行动:研发卓越课程。在执行国家课程、地方课程、校本课程的基础上,老师们对教材进行“二次开发”“整合创造”,引领学生认知体验、合作探究,不少班级还研发出了独特新颖的“班本课程”,举办了趣味盎然的主题活动。比如,多肉植物的拍卖、四川小吃的制作、户外踏青采茶、“七十二行”体验,这些综合实践活动精彩纷呈、有声有色。不仅如此,武侯还整体推进了人工智能教育,全区52所中小学广泛开展机器人、创意编程、STEAM、3D打印等人工智能课程,大力提升学生科学素养。同时,武侯区与电子科技大学、成都市教科院合作编写人工智能基础教育通识教材,全面构建本土化的人工智能教育体系。通过构建卓越课程,促使学生热爱生活、热爱生命,成为品学兼优、聪慧明理、情感丰富的人。

第四个行动:师生共写随笔。石室双楠实验学校“星星班”的孩子们在王兮老师的带领下,坚持编写班级日志、书写课堂随笔,集结出版了教育专著《做有温度的教育》;磨小分校李霞老师、朱灵华老师将自身专业成长过程融入随笔,汇编成了《爱如阳光》《爱的旅程》两本随笔集。华兴小学刘超老师创造出“蚂蚁军团出版社”,成为“蚂蚁家族”自由表达的阵地;百草园小学《草露集》是孩子们自己创造的班级内刊,孩子们在这本内刊上描绘理想、畅想未来。教育日记、教育故事、教育随笔,在文字变成铅字的过程中,老师和孩子们重温了阅读的力量。

第五个行动:推进每月一事。3月,茶文化节;4月,破壳博物馆开放;5月,登山、插秧;7月,在家长的带领下远足;9月,静心阅读月;11月,种子圆梦月。这就是红牌楼小学的黄雪萍老师“破壳班”的每月一事。与黄老师一样,新教育的每一个实验班级都拟定了“每月一事”,他们通过主题实践、成果展示、互动评价等方式,每月开展一个主题活动,着力培养学生良好的行为习惯和公民意识。

第六个行动:建设数码社区。近年来,武侯区大力加强了“数字校园”、“未来学校”建设,现已建成“数字校园”试点学校19所、“未来学校”试点校13所。同时,正在建设“三顾云”教育信息化综合服务平台,着力打造“身边的教室”。“三顾云”平台涵盖智能教学教研、资源共建共享、人人通社区、教育大数据管理等功能,现已注册用户17万、资源总量达269万个。在应用上,“人人通社区”最为活跃,现已形成主题学习圈2229个、教研圈79个,教师、学生、家长随时随地都能通过“人人通社区”获取资源、数据,进行交流互动,有效形成了“育人无墙,处处课堂”的数码社区。

除了以上行动,还有家校合作共育、构筑理想课堂、培养卓越口才、聆听窗外声音,老师们也在积极探索、倾心推动。

守望一片梦想的天空:新教育助推武侯教育发展

武侯的教师有激情、有梦想,也初步找到了实践的路径,那么,效果如何呢?

从区域教育发展来看:2018年初,习近平总书记到四川视察时,对成都教育有个评价,“四川有可同东部地区比肩的成都平原地区教育。”武侯区是成都平原的重要区域,区委区政府高度重视教育,近年来,武侯教育投入长期位居成都市前列,学校规划建设成都领先,教师队伍建设政策先进。2017年,成都市教育综合考核中,教育现代化发展水平、教育国际化发展水平,武侯区均名列全市第一名。

从校长评价来看:武侯区一大批教育管理者在实践新教育的过程中成长起来。先后在多所学校担任校长的黄成凤很质朴地说:“在推行新教育的过程中,干着干着,学校就变了。”桐梓林小学校长李维形象地把新教育比作固态、液态、气态“三种形态”。他说,学生对生命的热情、对知识的渴求、对世界的惊奇,犹如气体一般弥散在校园里。

从教师感受来看:有一次,李镇西老师去城郊结合部的马家河小学参加新教育活动,曾问过毛清慧老师:“你做新教育这么用心,得到的最大奖励是什么?”毛清慧老师不假思索地说:“新教育对我最大的奖励,就是我的成长!”科华中路小学的袁白薇老师总结道:“新教育的‘新’,就是让我活起来,课堂活、想法活;新教育的‘新’,就是让孩子们动起来,思维灵动、身体活动。”磨子桥小学分校的丁惠颖老师说:“在新教育的这几年,就是我最幸福的几年。”

从家长的感受来看:最近,武侯实验小学的胡艳老师收到一位孩子母亲的短信:“人这一生就几十年,无非就是学习生活工作,我的孩子能够在二年级遇到您,遇到新教育,真是由衷地高兴与欣慰!孩子越来越像您了,我想将来她能够像您一样当一名优秀的教师,这也是她人生的幸福。”一位初二学生的父亲给武侯实验中学的蒋长玲老师发短信说:“孩子在初中,能有轻松愉悦的学习氛围,有丰富多彩的校园生活,有健康快乐的成长环境,都是因为新教育关注孩子的生命成长,关注孩子的全面发展。”

从学生的改变来看:新教育实验给孩子们留下了温馨的记忆。一位从武侯实验中学毕业后在加拿大留学的学生给李镇西老师写信说:“十年过去了,很多事情还历历在目。能够成为武侯实验中学的一名学生,享受新教育,我很骄傲和自豪,也感谢我爸爸当初在成都那么多所学校中选择了武侯实验中学。”有一年教师节,武侯实验中学初三的三个调皮孩子,六点钟起床后赶到市场买鱼,回家熬成鱼汤端到学校,这是孩子们献给班主任邹显惠老师的教师节礼物,邹老师在初二时候接手这个班,仅一个月时间,她的耐心便征服了孩子们,并唤醒了他们的爱心。她把鱼汤端到教室,让每一个同学都来尝尝,一同分享成长的快乐。

“新教育是充满诗情画意的教育,是散发人性芬芳的教育,是点燃教师理想与激情的教育,是照亮孩子梦想与未来的教育,是创造教育快乐与人生幸福的教育,是为中华民族培育优秀子孙的教育,是给孩子和教师的未来留下温馨记忆的教育……这样幸福完整的教育生活属于所有的新教育人。”武侯区教育主要负责人表示,武侯教育将全面贯彻落实十九大精神,按照“公平而有质量”的教育要求,继续扬帆追寻“教育之梦”,持续深化新教育实验区建设,大力推动武侯教育优质均衡发展,真正让全体师生拥有“幸福完整的教育生活”。

文章来源:中国网

相关阅读

 
分享到:
 
中国网教育频道热线:010-88824912 商务合作:010-88824912 传真:010-88824989 合作QQ:3090653241 电子邮箱:edu@china.org.cn
版权所有 中国互联网新闻中心京ICP证 040089号 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号:0105123
中国网官方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