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滚动新闻>

论师道,谈师德,京城名师相聚"中国教师·敬德会讲"

发布时间:2018-07-02 10:17:11 | 来源:中国网 | 作者:张昀竹 | 责任编辑:曾瑞鑫

中国网(北京)7月2日 (记者 王晓霞 实习记者 张昀竹) 2018年6月30日,由敬德书院、《中国教师》杂志社、北京师范大学教育家书院、北京明远教育书院、清华大学附属小学、北京市第十八中学联合主办的"中国教师·敬德会讲"之"师道传统与师德建设"在北京敬德书院举办。

北京师范大学教授郭齐家先生,中国人民大学教授程方平先生,北京海淀教科院院长、敬德书院执行副院长吴颍惠,北京师范大学出版集团期刊社社长姜钰,北京师范大学心理学部副教授黄四林,清华大学附属小学校长助理胡兰,北京市第十八中学教育处主任丁长林及来自各地的学校教师参加了此次讲坛,共话师道与师德。

北京师范大学出版集团期刊社社长姜钰在致辞中表示,尊师重教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师与道密不可分,为师之道在立德树人,立德树人在言传身教。现在,关键是要打造一支师道高尚、高素质、专业化、创新型的教师队伍,以师道重塑社会风尚,以师德涵养教师心灵。

中国人民大学教授程方平对"师道尊严"进行了诠释,他认为,师道尊严,不是师名尊严、师位尊严,而是要和师道连在一起。教师能够坚守师道,有高远追求,才能赢得尊严。而且,教师的尊严要靠教师群体来维护,通过教师的自律和自觉来获得。

程方平表示,我们的教师发展,教师真正职业的自豪感,其实是来自我们对传统师道的继承。一位教师可能学历不高,也没有什么耀眼的社会头衔,但只要努力、敬业,有使命感和责任感,一样能够得到社会的充分尊重,在职场上得到更好的发展。

北京师范大学心理学部副教授黄四林认为,谈师德最终要以学生为本,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实现教师的自我价值。黄四林表示,如果只谈师德,不谈对学生的促进和发展,可能是一种空谈,教师尤其是师德的培养,应以学生为本,以德育德,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清华大学附属小学校长助理胡兰结合教学实际阐释了对师德建设的理解。据了解,清华大学附属小学从1999年开始启动课程改革,从学科研究、课程研究、育人模式研究到成志教育理论体系的构建等各个方面都在助力教师的成长。胡兰表示,在这样一系列的成长发展过程中,每一位教师都能获得自己的成长,找到发展的空间,只要教师愿意有想法,学校就会帮助所有想干事的人干成事、干好事。同时,教师不能只靠理想信念而活,要在自己的教育教学工作中找到为师的乐趣,在平凡的工作中找到认同感,这决定了一个教师未来能够走多远,育人效果究竟能达到什么样的高度。只有有梦想的教师,才会去创造学校,才能成就学生的成志。

据了解,中国教师·敬德会讲起源于2015年,它搭建了传统文化与现代教育交融、汇集、碰撞、对话的平台,已经逐渐发展成了我国基础教育领域的知名品牌。


 
中国网官方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