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中国教育 > 滚动新闻 >

健康度过“后高考时代”

来源: 中国青年网 | 作者: 谢伟锋 | 时间: 2018-06-26 | 责编: 刘昌


  网络图

“想怎么嗨,就怎么嗨!”这样的一句口号,在高考过后成为流行语。寒窗苦读十二年,在翻过高考这座人生第一座高山之后,很多学子瞬间进入到一马平川般的“后高考时代”。从规律来看,至高考结束到进入高校就读,之间两个多月的时间就像一个特殊“窗口期”——百无禁忌的放松模式,成为不少年轻人的常态。

却总有乐极生悲的。据武汉媒体报道,一名17岁的考生小张在高考之后开始放纵娱乐,连续十天熬夜打游戏结果晕倒在电脑桌旁;另一名18岁考生小陈,则在连踢两小时足球后引发“肌溶解”。最近几天,医院接诊多例“嗨”过头引发身体不适的考生。

从“熬”到“嗨”,这种从一个极端到另一个极端的例子,在“后高考时代”可谓是不胜枚举。但值得深究的是,考生们没有累趴在书桌前,却倒在了电脑旁,这里面不乏“报复性放纵”的成分。都说高考就像一场十二年的马拉松,坚持下来,着实不易。但你看,几乎所有马拉松运动员冲到终点后,都是随着比赛的频率再往前跑上一小段,正是这种惯性趋势,才让运动员能够得到身体上的机能保护。这个语境,对于考生们也亦然。

游戏可以玩,足球可以踢,现在进行时的世界杯也要看,考生都是年轻人,这些活动对于他们来说,都是一种放松。但问题是,有些考生却想把这些活动“毕其功于一役”,甚至抱着找回“失去的三年”的补偿心理,在短时间内进行高负荷的尝试,最终得不偿失。不得不说,这源于对自己管理的失控,更是对健康知识的缺失。

作为成人或者是准成人的考生们,很多都不具备合理规划自己“后高考时代”的能力。毕竟之前的学业占据了绝大部分时光,而“课堂—家庭”单调的生活轨迹,也腾挪不出太多的想象空间,因此,考生们只会简单地选择放松的方法,而这种选择多少是带着想当然的不成熟。这个时期,他们更需要周围能够提供可借鉴的方案,从而让自己在收获最大的快乐同时,不至于荒废时间、透支健康。这个时候,家长应该要根据自己的人生经验来给孩子多提些好的意见,而不能因为高考之后,就把自己和孩子一起放马南山。从“什么都管”到“撒手不管”,这样大的跨度,孩子们可伤不起。

“后高考时代”学生应为自己的未来做些规划。面对即将踏入的大学校园,定下一个个目标,做好一项项规划,让自己在未来的道路上走得更加坚定、更加清晰,都是不错的方式。也有不少适龄的考生,会在“后高考时代”进入到驾考阶段,除了有学有一技之长的益处之外,还能有一个“替代品”来充实自己,避免真空状态的产生,从而完成精神上的软着陆,这有利于高中和大学之间的更好衔接。当然,这只是一种可行性方案,事实上,暑期很多培训班也在应运而生,类似烹饪、乐器、体育等能为将来加分的项目,都是热门。在轻松的氛围中学习技能,并由此扩大社会交际圈,“后高考时代”赋予了年轻人更多的选择性,而信息对称,则是其中的关键。

除此之外,网络游戏、同学聚会、出国游玩等,只要适当,并全力确保安全,都是“后高考时代”正确的打开方式。也要看到,“后高考时代”里,也弥漫着不小的焦虑。除了有些考生对自己成绩不太理想的遗憾,还有之后填报志愿的选择综合症。这和之前的“玩出内伤”形成鲜明对比。可见,健康度过“后高考时代”,不仅是考生要面对的,更是家庭、学校和社会都不可回避的问题。

我们在看到考生抱团出国游玩的“后高考经济”烈火烹油的同时,也应该集中力量,对更多考生予以群体性的关怀,关注青年学子的热情不能因为高考结束就戛然而止了。客观来说,这也算是一种“扶上马,走一程”吧。(中国青年网特约评论员 谢伟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