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网5月27日讯(记者 王晓霞)下午三点半,孩子放学了;下午五六点,家长才下班。这个尴尬的“时间差”,让家长们疲于奔命。长期以来,“三点半现象”成为困扰中国家长的难题。今年两会期间,教育部长陈宝生表示:“接下来,我们要总结相关经验,并和有关部门协商,解决3:30之后的政策障碍。”对于课后托管班的“野蛮生长”,他表示,“现在存在的乱象也需要治理;校外野蛮生长的托管,要立法解决。”
2月下旬,教育部等四部门联合印发了《关于切实减轻中小学生课外负担开展校外培训机构专项治理行动的通知》,随后,山东、广东、天津等地纷纷下发文件,结合本地实际,开展治理行动。
3月24日,中国网记者跟随教育部奋进之笔“1+1”采访活动来到广州,深入了解当地校外培训机构的专项治理情况。
教育部长都关注的“三点半难题”真的有解吗?“三方合作”省钱又省心?家长满意度高达95%的“校内托管”是否可推广?本文将和读者一起探讨“三点半难题”的解决之道。
学校:引入第三方机构 开展个性化托管服务
每天下午4:30,在广东省广州市天河区华融小学(以下简称“华融小学”)的足球场上,都会看到孩子们挥汗如雨,尽情奔跑的场景,这是广州市天河区推进的小学生校内课后托管“600工程”。
为解决小学生放学后无人照看、安全存在隐患等问题,广州市天河区积极探索解决小学生课后校内托管问题,以家长自愿选择为前提,兼顾学生课后看管和学生兴趣爱好及特长技能发展,为小学生提供从放学到下午6点的两类课后托管服务。
据华融小学校长郭文峰介绍,作为广州市开展课后托管服务的试点学校,自2016年起,华融小学经过探索,确定了“免费托管+个性服务”的两种托管方式。第一种方式是以本校教师负责管理的看护为内容,免费的“基本托管服务”;第二种方式是引入第三方机构进校,开展惠民收费的阅读、游戏、科技、艺术、体育等兴趣小组活动的个性化服务,满足不同家庭和孩子的个性需求。
就读于华融小学的四年级学生何嘉诺参加了“语言艺术”和“合唱团”的个性化课后托管,“以前校外的语言艺术班离我家比较远,放学要赶着过去就比较着急一点,在学校放学就可以开课了,同学们也可以在一起学习很开心。”记者问到,“在校外为什么有点紧张?”“同学之间比较陌生,而且老师也经常会换.”何嘉诺说。
何嘉诺妈妈告诉记者:“我们一直都在校外读兴趣班,但是因为自己工作比较忙,有时候还要委托老人帮忙接送,路途比较远,挺麻烦的。另外,校外商业机构的价格相对比较高,而且师资参差不齐,导致质量没有办法保证。”
对于华融小学引入第三方机构开展的“个性化课后托管服务”,何嘉诺妈妈开始也有些担心,“不知道三方培训机构的老师水平行不行?后来发现外聘的老师有一些是认识的,师资水平还是可以保证的。”华融小学每学期还会组织两次家长开放日,家长可以参与进来,为“430社团活动”提建议。
据了解,华融小学的课后托管课程主要侧重科技、体育、艺术、表演等素质兴趣项目,包括弦乐、管乐、足球、围棋、击剑、科学、书法、画画、中国舞等14个课程。华融小学校长郭文峰说,关于课后托管的调查显示:家长满意度达到95%。
据华融小学第三方机构负责人介绍,“目前,机构与天河区四所学校合作,每天4:30放学后为学生提供丰富多元的兴趣课程。机构兼职共教师500余人,上岗教师必须持有教师资格证,并建立了教学考评制度。”对于课后服务课程的收费标准,该负责人表示,“我们会进行成本核算,经校方审核认同,在成本的基础上稍微加一点管理费。比如,我们开设的足球课程,课外机构每学期收费1300元,我们只收700元。”
摄影记者/中国教育电视台 韩春
除了引入第三方机构提供的个性化服务之外,华融小学还组织校内教职工看管学生。一年级班主任彭老师告诉记者,“参加基础托管的学生比较少,主要是家长临时有事没时间接送孩子,老师会利用这段时间指导他们做作业。”对于托管老师的报酬问题,彭老师说,“基础托管对学生是免费的。政府财政为托管老师提供补贴费用,按照学生人头,每人中午补助2元,放学后的补助5月份起从2元增至4元。”
专家:有偿服务或遭质疑 建议实行弹性离校
目前,通过“学校-社会机构-家长”三方合作,广州市天河区已在全区所有小学全面实施“430课后托管模式”。据广州市天河区教育局局长曾东标介绍,课后托管工作有五大特点:一是抓住课后的核心工作,率先全面实施课后托管;二是贴心设置“弹性时间”,家长最迟可以下午7点接孩子;三是区财政增加补助金,激发教师工作积极性;四是用“开门办教育”的理念来推进“600工程”,学校家委会全程参与,加大对第三方机构的监管;五是严把“四道关”,设立质量保证金。
对于华融小学“免费托管+个性服务”的两种托管方式能够复制或推广吗?中国网致电21世纪教育研究院副院长熊丙奇。
熊丙奇认为,“三点半难题”最纠结的地方在于,一方面政府不投钱,另一方面学校不敢向学生收费。个别学校进行“免费托管+个性服务”的探索是可行的,但是不具备推广性。
学校引入第三方机构进行有偿托管服务,可能会导致两个问题。第一,学生放学后在学校参加兴趣学习,由学校提供场地,第三方机构提供服务,从表面上看是可行的。可是对于没钱参加兴趣班学习的孩子怎么办?时间一长,那些交不起学费的家长就会对收费产生质疑,而交了学费的家长会对“个性化托管”提出不同程度的要求。问题出来后,媒体的全面报道又会产生新的问题。
第二,学校购买第三方机构课后托管的服务方式如果全面推广,在监督不利的情况下,会产生利益输送。培训机构有可能向学生抬高收费标准,同时,学校也有可能向培训机构提供生源等,从而增加家长的负担。因此,这种做法不具备长效机制。
摄影记者/中国教育电视台 韩春
熊丙奇建议,治理“三点半”现象,需要完善经费保障机制推进学校管理改革,实施弹性离校。我国有的省出台了实行弹性离校的政策,但鲜有学校落实,得到政策实惠的学生、家长很少,就因为没有与弹性离校相配套的经费保障机制和学校办学管理改革。因此,实施弹性离校,是对学校现代治理的考验。
推进弹性离校,由学校提供托管服务,首先必须坚持公益性,学校不得向学生收费,否则晚托服务,就会遭遇乱收费的质疑。而这也不能由学校老师无偿提供,应该把教师参与晚托服务,作为加班处理,或者计算为教师工作量,否则,就难以调动教师参与晚托服务的积极性,晚托服务质量也难以得到保障。
教育部部长在接受媒体采访时,谈到了上海的例子,他说,在上海,年轻父母比较集中,上海规定中小学校后服务要做到100%全覆盖,服务的时间是3点半到5点,参与这项服务的老师,在绩效工资方面给予倾斜。能做到100%全覆盖,是因为这纳入财政预算。
摄影记者/中国教育电视台 韩春
中小学在在三点半到五点之间,如果能利用晚托服务时间,推出各种兴趣活动,由学生自由选择参加,那将是既解决家庭接送难题,又进行素质教育的一举多得。除了由政府财政保障经费外,还需要学校有办学自主权,可自主设置课后活动、项目,由学生(家长)选择参加。对于一些成绩跟不上,确实有补课需求的孩子,学校可设立辅导班,家长自愿选择,也并非不可。
美国等国的学校就有这样的课后补课班,目的是让每一个学生都不掉队,跟上学校教学。在这方面,学校可充分发挥家长委员会的作用,由家长委员会共同参与制订课后服务计划、项目,由家长选择。也增加家长对课后服务的满意度。当学校教育能满足家长和学生的发展需求后,对校外培训的需求也会随之减少。
在有的发达国家,学校的托管服务,是购买第三方服务,使用的完全是另外的师资,有专业的团队,本校任课教师很少参与。学校也可用财政拨款,聘请已退休教师、社会专业人士、大学生(研究生、博士生)参与托管服务,给学生开设兴趣活动。
教育部:坚持自愿无偿 政府将加大财政投入
国家教育咨询委员会委员、21世纪教育研究院院长杨东平认为,在中国双职工为主的情况下,由学校承担课后服务的功能,毫无疑问是应该的。下一轮改革应该做的事情是完善学校课后服务机制,这也是推进素质教育的关键。
事实上,早在2014年,北京就已经在全市范围内推行“中小学生课外活动计划”。该计划提倡通过政府“购买社会服务”的形式,促进学校开展体育、文艺、科普等形式多样的社团活动。当年,北京市投入5亿元,按城区生均每年400元、远郊区县生均每年500元标准将经费拨至各区县;从2015年开始,按城区生均每年700元、远郊区县生均每年900元标准将经费拨至各区县。
北京市海淀区教委主任陆云泉接受中国网记者采访时,分享了北京市海淀区关于减轻中小学生课外负担、规范管理校外培训机构的探索和实践经验。海淀区教委每年为课后一小时提供的专项经费是1.4亿,今年翻了一番,专项拨款2.8亿,这部分经费只用于购买校外服务。目前,海淀区教委正在制定相关政策,计划拨出专项经费用于教师课后服务工作的补贴。
摄影记者/中国教育电视台 韩春
“一个课时,用我们教师绩效的算法大概是20块钱,从外面聘请一个人来,至少200块钱。”北京的一位校长说,我们不能忽视学校一线老师的组织管理能力,人员稳定性往往比校外老师更强,一些老师也有能力和意愿带课外活动。
北京史家教育集团校长王欢认为,解决好“三点半”难题是破解学生课外负担重的关键一环,希望国家相关部门能联合出台切实解决这一问题的支持政策。她建议,出台相应的规范和质量监控标准,为公办学校与社会机构合作提供参考。同时考虑到公立学校教师的劳动价值,让他们名正言顺地拿到补贴,能心甘情愿、有积极性地在正常工作时间外,留在学校看护学生。
除了教师承担这部分社会责任外,也有专家建议,“课后三点半”活动,可以由有经验的、懂儿童心理、有一定文体专长的社工老师参加。采取“教育部门监管,学校出资购买,专业社工机构提供服务”的模式,开展常态化的校园社工服务,聘请社工长期在校工作。
陆云泉主任表示,北京市海淀区正在招募大学生志愿者参与到“课后三点半”的活动中来,同时发动家长积极参与,根据需求提供校内的课外服务,目前方案正在进一步完善中。
北京城市学院校长刘林建议,解决孩子“课后三点半”难题,应以不增加在校教师负担为前提,可以发挥政府所办校外教育服务机构的作用,让其回归公共服务的本质;也可以把职业教育资源利用起来,面向中小学生开展课外教育。
而这些建议的关键,在于政府财政拨款。
据了解,教育部2017年印发的《关于做好中小学生课后服务工作的指导意见》提出,通过“政府购买服务”、“财政补贴”等方式对参与课后服务的学校、单位和教师给予适当补助,严禁以课后服务名义乱收费。
5月25日,教育部基础教育司司司长吕玉刚在回答中国网记者提问时表示:长期以来,我们形成了3点半的放学制度。目前,老师承担的教育教学任务已经相当繁重,对于额外增加的任务,必须创造条件调动学校和教师的积极性。在此过程中,一方面政府要加大投入;同时各地可结合实际情况,坚持自愿无偿的原则,积极探索完善收取一定的服务性收费或者代收费。
(中国网记者/王晓霞 摄影记者/中国教育电视台 韩春 部分图片由广州市天河区华融小学提供。)
本文未经授权,不得转载,违者必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