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燕京理工学院四川平南支教支农路:大学生十年接力建设大美羌乡

发布时间:2018-05-11 14:21:28 | 来源:中国网 | 作者:中国网 | 责任编辑:闫景臻

2008年5月12日14时28分,四川汶川发生里氏8级大地震,举世震惊、举国悲痛。国难当头,燕京理工学院(原北京化工大学北方学院)立即行动,捐款捐物,支援灾区人民抗震救灾。震后2个月,余震未平就启动了灾区支教工作,至今已历时10年,风雨无阻,从未间断。十年支教,师生目睹了震区天翻地覆的巨大变化,深刻地感受到了党的伟大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的优越性,受到了巨大的教育,进一步坚定了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文化自信;震区人民不畏艰难,重建家园的巨大勇气和不屈不挠的奋斗精神,坚定了同学们好好学习,立志成才的决心。

十年支教,对口的平武县平南羌族乡中心小学,从一个比较落后的学校成为平武县的优秀学校,燕京理工学院和师生为震区恢复和重建贡献了力量。更为宝贵的是,十年支教已经成为燕京理工学院宝贵的精神财富,使学校和全体师生进一步意识到大学和大学生肩负的社会责任,激励着学校和同学们不断成长,参加支教的学生都有很好的发展,在校的学生受到了巨大的鼓舞,学校更是一年一个台阶稳步前进。

image.png

国有难,举身赴之,与灾区人民共克时艰

地震发生后,学校立即启动了为震区祈福和募捐活动。学校向四川灾区捐款人民币108万元。2008年5月16日,学校理事长、时任党委书记吴保德同志将捐款支票交到时任河北省教工委书记、省教育厅厅长刘教民手里。据报道,学校首批捐款达108.3万元,成为河北省教育系统对地震灾区捐款数额最大的一笔。

学校捐款108万元后,募捐活动及抗震救灾仍在进行,广大师生积极响应,慷慨相助,并先后为灾区捐款捐物累计220余万元,以实际行动支援灾区人民抗震救灾,与灾区人民共克时艰。

image.png

重承诺,做重建者,支教支农路传承十年

震后两个月,燕京理工学院雷锋连党支部倡议发起,学校批准,组建“情系灾区 爱撒平南”四川汶川地震支教支农实践团,由学校师生一行10人,冒着余震赴河北廊坊市对口支援重建的四川平武县平南羌族乡,开展支农支教活动。坚持十年,历史使命从未间断,与震区政府、学校和人民结下了深厚的情谊。

2008年7月13日,实践团经过近40个小时路途颠簸抵达余震不断的平南羌族乡。志愿者们来不及休息,徒步六七公里山路来到华光村一农户家中,拼上三张桌子,召集全村26名小学生为他们补习因地震未完成的课业。平南羌族乡中心小学因地震遭到损坏,学校随即拿出2万元现金为帮助学校购买课桌100套,同时在相距近百里的4个村子里设置巡回支教点为孩子们补习功课,及时进行了心理疏导和游戏减压。志愿者们每天冒着余震、滑坡的危险,翻山越岭,深入农舍走访慰问灾民280余人,其中,志愿者焦岩策同学认华光村村民罗德满夫妇干爸干妈,十年来保持着密切联系,抚慰了在地震中失去女儿的巨大悲恸。

这一坚持,就是十年。学校每年暑期都组织的支教支农活动,形式越来越多样,内容越来越丰富,成效也越来越显著。在支教方面,从2008年补习语文、数学课程开始,2010年增加英语、美术、手工课程,2012年增加音乐、舞蹈课程,2014年增加法律、武术、足球、篮球课程等。2015年开始,实践团队开通“互联网+在线课堂”,突破了时间空间限制,建立了长效支教平台。2011年、2014年,大学生们带小学生们走出大山开阔视野,来到北京,完成了看天安门、游故宫、爬长城、和外国友人合影,在大学校园学习等人生的许多第一次。在支农方面,实践团也循着国家精准扶贫号召,打通了一条“互联网+特产”的网络营销之路,把平南的香菇、茶叶、蜂蜜、腊肉等土特产推广、销售出去,切实提高平南人民的经济收入水平。

image.png


共筑梦,成奋斗者,大学生致富山乡升华自我

斗转星移,平南羌族乡,这个曾经遭受地震灾害摧残的贫困山乡,也已经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踏上了致富奔小康的康庄大道。2014年,学校长期对接支教的平南羌族乡中心小学挂牌更名为平武苏维埃红军小学,学校综合考评成绩也从地震前的全乡末位跃居全乡第二名。实践团开展的“互联网+特产”的网络营销活动,第一年运作收入就超过万元,当地农民尝到了互联网带给他们的实实在在的甜头。

参加平南支农支教的大学生们大多已经走向社会,成为各行各业的中坚力量,支教小学孩子们的人生理想也从“放猪放羊”变成了“走出大山”,有的已经步入大学。在余震中带队开展活动的指导教师刘鹏飞,从一名普通的学生辅导员走上学校重要领导岗位;学生志愿者粟臻毕业后即从事教育工作,现任职中南林业科技大学涉外学院学工部副部长;学生志愿者焦岩策,现在是中国社科院在读博士研究生。

学校理事长吴保德介绍,十年平南支教,使学校和全体师生进一步意识到大学和大学生肩负的社会责任,是燕京理工学院宝贵的精神财富和德育工作品牌,起到了良好的示范作用,此举不仅是燕京理工学院对社会的贡献,更是河北省高校对社会的贡献。

image.png


凝精神,立德树人,民办高校释放新动能

十年支教支农活动基本形成了以开展支教支农、志愿服务为主要内容,以弘扬伟大抗震救灾精神、雷锋精神、红军精神为主要基调,以培养大学生爱党、爱校情怀和国家责任为主要育人导向的特色文化和精神。燕京理工学院汶川地震十年支教支农路已成为恪守情系灾区爱撒平南,弘扬伟大抗震救灾精神的长期坚守;成为秉承服务人民奉献大爱,践行新时代雷锋精神的不懈坚持;成为延伸红军小学红色教育,发扬前仆后继英勇奋斗红军精神的重要实践;成为主动创新思想改变面貌,献身教育事业扶贫大业的坚强助力;成为坚持立德树人实践育人,培养大学生爱党爱国情怀和国家责任的持续行动;成为敢于勇立潮头竞逐时代,建设美丽中国实现伟大复兴中国梦的接续奋斗。

今年4月中旬,燕京理工学院师生一行15人再一次走进四川平南,开展了丰富多彩的支教、支农和惠民活动。电子琴、足球、朗诵、英语等课堂打开学生们的眼界;学校雷锋连团队设立教育扶贫基金,将通过绿色回收获得的近3000元费用资助给当地贫困学生;学校组织电子商务学生实地调研,继续开展“互联网+特产”的网络营销支农活动;实践学生们还为村民拍摄了全家福等活动。5月初,燕京理工学院举办纪念汶川地震十周年暨“十年支教支农路”分享会。学校邀请了曾参加汶川大地震救灾援建的师生代表,一同回顾了十年来在河北廊坊对口援建地——四川省绵阳市平武县平南羌族乡支教支农的经历和感受。

“燕京理工学院汶川地震支教支农活动将坚持不懈的做下去,持久参与并见证平南地区震后二十年、三十年乃至数十上百年的建设发展。”燕京理工学院党委书记李建英介绍,今后,燕京理工学院不光每年暑期过去开展活动,还将根据国家精准扶贫号召,通过“互联网+在线课堂”公益辅导课、“互联网+特产”网络营销等形式,建立常态的线上互联互通模式,打通一条“点线面”结合的新时代支教支农模式。

燕京理工学院举办国际大学生时尚设计盛典,开展千人进社区志愿服务活动,排演全国大学生艺术展演一等奖作品《水下除夕夜》等,与汶川地震十年支教支农路一样,都是传承中国人民的伟大创造精神、伟大奋斗精神、伟大团结精神、伟大梦想精神的最好例证,是对习近平总书记对青年提出的“要爱国、要励志、要求真、要力行”四点希望的最好响应,是立足社会主义新时代,不断创造释放民办高校新动能的最好实践。


燕京理工学院扎根中国大地办大学,始终坚持办学正确政治方向,大力建设高素质教师队伍,构建高水平人才培养体系,致力于培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


文章来源:中国网

相关阅读

 
分享到:
 
中国网教育频道热线:010-88824912 商务合作:010-88824912 传真:010-88824989 合作QQ:3090653241 电子邮箱:edu@china.org.cn
版权所有 中国互联网新闻中心京ICP证 040089号 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号:0105123
中国网官方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