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本网独家>

语文特级教师谢江峰:一节课外辅导课引发的课程

发布时间:2018-05-03 16:32:19 | 来源:中国网 | 作者:祝颖丽 | 责任编辑:刘昌

中国网北京5月3日讯(记者 祝颖丽)4月26日-27日,“寻找中国好教育•中小学语文教育教学创新高峰论坛”在上海东华大学附属实验学校举办,来自全国15个省市近400名研究人员、全日制学校校长、语文教研组负责人到场交流学习。语文特级教师,上海市松江区第三实验小学校长谢江峰做了题为《一节课外辅导课引发的课程》的主题演讲。

语文特级教师,上海市松江区第三实验小学校长谢江峰(摄影/刘昌)

我讲的是一堂课外辅导引发的课程。

我们三年级教材里有一篇课文叫《葡萄是酸的》。这篇课文是一个寓言故事,寓言是一种怎样的问题,大家其实很不明确。在这个过程中,大家讨论到教寓言和教其他的文体一样吗?怎么样和孩子一起来学习寓言呢?所以这里就牵扯到寓言如何来教的问题。其中最重要的是两个问题,一个是寓言的本体知识这方面,我们小学老师是不清晰的。第二点,在课堂里边如何教学生寓言,怎么样让学生一起来学习寓言,这方面老师们也是有很多困惑的。

于是,他们说校长你能不能来上一节课?

寓言故事小课程的建立

于是我上了一节寓言课,选的这三则寓言是人教版的:《狐狸和乌鸦》《狼和小羊》《狐狸和蝉》。我问,这三则寓言有没有什么共同的地方?孩子们说,这三则寓言讲的都是动物,两个动物;这三则寓言中间题目上都有一个“和”字;还有小朋友说这三则寓言最后都有一句话是讲这个道理的。

我选的另外三则寓言是《牧童和狼》《苍蝇与蜜》《渔夫们》。我提了一个问题:这三则寓言跟刚才读的三则寓言又有什么不一样?孩子们说这三则寓言有人,不仅有动物,现在有人。有一篇寓言我选的文字很多, 孩子们这里有一篇寓言故事文章很长。

在学生们的交流讨论中,我们总结了一些伊索寓言最基本的常识。我告诉孩子们,伊索寓言是世界上最古老的寓言故事。伊索是个人,他是个奴隶,现在的伊索寓言一共357篇,但是并不是所有的都是伊索写的,而是当时的这些故事统统归在伊索名下。伊索寓言还有一个特点,大部分是动物寓言,有一部分是神或者人,或者其他的事物。

读完了以后我们做了一个游戏。我说,刚才你们读的每个寓言都有一个故事,故事后面有一句简短的寓意。现在小朋友分成两组,左边的小朋友读完这个故事,写写他的寓意;右边的两组同学读读这个寓意,编一个故事。学生们很开心,也很起劲,因为要编故事。编完了以后我们总结,用著名儿童文学作家的话来讲是“寓言是一个怪物,当它朝你走过来的时候是一个故事,生动活泼,转身离开的时候就变成一个哲理,严肃认真”。俄国有个寓言家也讲过,“寓言是穿着外衣的真理”。这个外衣就是个有趣的故事,短小、精悍而有意思的故事。

我又告诉孩子们,伊索寓言在我们国内版本不同,翻译的文章也都不一样,有长有短。可能同样一个故事各个版本不太一样。

我问,除了伊索寓言,还有什么寓言你们不知道?

然后我又说,“其实古代有《庄子》寓言,韩非子寓言,很多成语故事其实也是寓言。还有外国的其他寓言,克雷洛夫寓言,阿拉伯寓言等等。还想听吗?还想继续学吗?想学的下一次咱们一起来学。”

四年级的小朋友很感兴趣,于是学校里第二节课我请年轻老师上古代的寓言,成语故事中的寓言,第三节课来上克雷洛夫寓言,第四节课上阿拉伯寓言。一门教小学寓言故事的小课程或者短课程就慢慢地、逐渐的建立起来了。

阅读如何课程化?

这个小课程、短课程后续我们怎么做?

我原来有两节拓展课,比如说我们提出来一个理念,从一本教材的教和学,我们如何转向多文本的阅读跟指导?我们的语文是怎么学的?我们的语文是不是教材呢?

并不是。从我个人的体验来说其实语文课真的要打开,或者我们的语文学习要打开。一本教材绝对不行,要转向多文本的阅读与理解。苏霍姆林斯基讲过“阅读再怎么讲都不为过”。每个年纪搜集很多绘本,在这个基础上我们一起来总结绘本阅读的课程,比如说读读物,读读讲讲,读读绘绘,创意读写等等。

于是我们就想,我们的阅读要课程化,不能今天教一个,教小朋友今天读一本,明天读一篇,如何将我们的阅读来课程化?

我们学校是向日葵课程,于是我们在向日葵课程当中思考怎么样把我们的阅读课程融会到学校的整个向日葵课程当中来?这也是作为一个语文老师或者一个校长所思考的内容。

比如说阅读内容,我们有学校的校本经典诵读,区里边有区的诵读教材,我们都纳入到这个过程当中。除此之外,还有班级图书选读,学校图书馆借阅,每个月有老师的推荐书目,我们还有电子阅读平台等等。在阅读形式上我们也有丰富拓展,因为阅读不单是学校的事。所以我们把推荐阅读、自主阅读、师生共读、亲子阅读一起纳入到学校的阅读课程当中。

阅读时间是这样的。早上来了,小朋友和老师一起阅读。很多老师早上先到校,不要去讲题目,而是跟孩子们一起来阅读;午间孩子吃好饭放松一下,电脑里边都放一段孩子们讲的故事,或者说有关阅读的故事。

早上我们听统编教材,统编教材里,其中一个部分就是和大人一起。这也是家庭阅读开展很重要的内容。在阅读的环境上,我们有图书馆、班级图书角,阅读空间,书香家庭建设等等。

学校还有相应的评价手册,有电子评价平台。这也是我们学校语文老师共同做的,经典诵读的相关配套材料。我们的阅读评价手册,每个年级一册,上面有我们老师的推荐书目,有家长阅读评价,老师的点评等等。

优秀的教师需要有课程意识

最后和在座的各位领导、专家说一点我的思考。

从刚才我讲的上研讨课“葡萄是酸”的到上“伊索寓言”,到后来我们建设寓言这门很短的短课程,到慢慢建设学校的阅读课程,整个过程中我们的体会是再小的个体也应该有自己的品牌。

名师之名,名在课程。一个优秀的教师一定是要有课程意识的。所以有自己的课程就等于有了自己专属的教育名片,比如说南京的周益民老师专门研究民间文学。因此窦老师说,民间文学是周老师用心寻觅,虔心呵护的伟大事物,也是我们这个民族的伟大事物。周老师探索,喊出了孤独而执拗的声音。

又比如说钱峰老师,现在也做成了很系统的课程。在我们区也有这样的老师。我们的教研员谈有老师专门把24个节气做成课程,和语文课结合起来,做了24节气的读和写。在这本书里,谈老师有每个节气拍摄的照片,有他写的作文。跟多数老师编写的拓展课程显著不同的是,谈老师这门课程不是象牙塔式的闭门造车,而是一边实践,一边摄影,数年写作做出来的。

我们语文老师要有这样的情怀,这样的意识,如何变一本教材的读与写,转为多文本的阅读写作,全面的提升学生的语文素养。关于儿童阅读所有的事都值得我们去教,对提升儿童语文素养有益的事都值得我们去做!

(此文为中国网教育频道独家稿件,未经授权,不得转载。)

 
中国网官方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