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焦点图>

“北京八分钟”背后的那群学生:台下寒冬百日功

发布时间:2018-04-13 09:57:11 | 来源:北京青年报 | 作者: | 责任编辑:王晓霞

滑行中“太极”造型灵感来自“功夫熊猫”

“他们不是演员出身,从没学过表演。”“北京八分钟”的带队教练熊铮告诉北青报记者。熊铮本身是速度滑冰国家级健将,他比别人更能体会这次表演给这群体育专业的学生带来的挑战。“运动讲的是简单时效,舞蹈讲的是肢体美感”,“隔行如隔山”,但在训练过程中,熊铮仍然会在“稳”的基础上强调大家要注意“准”和“美”。

训练伊始,刘昊天就对“准”和“美”把握不准。作为24名轮滑演员之一,除了在做动作时踩不到点上外,什么动作需要随音乐变换加快、什么动作需要舒缓下来,刘昊天也分不清。“我一个体育生,哪有什么音乐细胞啊!”但刘昊天并没有知难而退,他想了一个办法,把“北京八分钟”的主题曲《歌唱祖国》设成单曲循环,吃饭也听,睡觉也听,“心里默默数着每一个节奏点”,在结束了一天的训练之后,回到宿舍后还继续跟着音乐原地练习动作。

作为世界瞩目的两个大熊猫扮演者,邢志伟和于广水虽然没有固定的动作,但他们需要表现出大熊猫憨态可掬的样子。他们俩把动画片《功夫熊猫》、《熊出没》下载下来,没事就模仿。“我在滑行过程中的一个太极起式,一个太极推手,就是根据《功夫熊猫》改编的。”邢志伟说。

演出结束后大学生们抱着国旗哭了

参加“北京八分钟”的,不仅是24位轮滑演员,还有48位负责冰屏摆放的“隐形人”,他们也是来自北体大的学生。他们一袭黑衣,两人一组,从把冰屏推送上台到降屏启动再到下台,只用时两分十秒。没有人知道,每块冰屏有两米多高、三米多宽、800多斤重。“我们是在黑暗中努力奔跑的那群人。”竞技体育学院大三生刘敬宇告诉北青报记者,由于舞台一开始不能亮灯,他们得靠“直觉”把冰屏推到指定地点。这种“直觉”是他们在练了不下几百遍后形成的。只有他们把冰屏推到位,并保证冰屏按时启动,才会有后来的“机器人与轮滑舞者互动”。

“我自己拿冠军时都没有哭,但看到他们上场时,我的泪水再也忍不住了。”2018平昌冬奥会首金获得者武大靖说,在他眼里,出席“北京八分钟”的演员每天训练的强度不亚于运动员,但他们不是为了拿金牌。

此次带队的另一位轮滑教练王晓亮告诉北青报记者,刚开始训练时,学生演员们的压力还不是那样大,直到来到平昌,随着闭幕式的临近,学生们渐渐意识到了肩负的使命感,生怕出了差错不能为国争光。

王晓亮在口头上并没有对学生多说什么,只是默默把随身携带的国旗挂在驻地的走廊上。王晓亮注意到,学生在经过时,总是有意无意地看国旗一眼。最终,在“北京八分钟”的舞台上,没有一个人出现失误。从舞台下来,这群“95”后第一次抱着国旗哭了。

王晓亮知道,国旗已经印在了他们的心里。(文/本报记者 刘婧 摄影/王晓亮)

<  1  2  


 
中国网官方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