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滚动新闻>

世纪明德的教育情怀:研学产业爆发期,我们想做百年的事业  ——专访世纪明德董事长王学辉

发布时间:2018-03-26 10:40:34 | 来源:中国网 | 作者: | 责任编辑:段留芳

3月23日,由长沙市天心区教育局和国内研学教育专业机构世纪明德举办的2018中国教育明德论坛研学主题峰会暨第一届中国“研学旅行与营地教育学习论坛”在湖南省长沙市开幕。中国网记者对世纪明德董事长王学辉进行了专访。

王学辉:“明德希望通过人才聚集、品牌聚焦、业务聚合、行业聚变,能够实现四聚法则。一切都是那么生机勃勃。行业的特点、明德的规划以及中国营地教育联盟联盟的使命,不忘初心牢记使命,撸起袖子加油干吧!”

2016年11月,教育部等11个部门印发了《关于推进中小学生研学旅行的意见》(以下简称《意见》),对全国中小学研学旅行工作的推进提出明确要求,将研学旅行纳入中小学教育教学计划,要求各地采取有力措施,推动研学旅行健康快速发展。

过去的2017年是研学旅行政策密集出台的一年,多省份相继启动了本地研学旅行发展的工作,陕西、山东、湖北相继发布关于推进中小学生研学旅行的实施意见和通知。此外,由国家旅游局牵头指导,并由各省级旅游委员会作为成员的中国研学旅游推广联盟正式成立。因此,2017年也被业内人士称为研学旅行真正发展的元年。

作为一种校外教育活动,研学旅行活动涉及社会企业的分工与协作,同时研学旅行的核心属性仍然是教育,因此,学校在组织研学旅行活动的时候,需要对活动进行精心设计和明确分工。每次活动前,学校需要设计明确的研学旅行主题,并组织相关学科教师围绕考察目的地设计相应的参观、考察、调研和学习内容,比如设计学习任务单或研学旅行课程手册,从而确保研学旅行活动既有“行”又要有“学”,并安全有序开展活动。

从现在行业实际发展情况来看,研学旅行活动开展过程中,需要涉及研学导师、研学营地、主办方、承办方、供应方五大环节,每个环节都有大量企业提供相关专业产品和服务。由于我国研学旅行市场处于摸索发展阶段,行业远未成熟,加之受到一系列政策、资本、创业热潮的刺激,难免会出现一些问题。此外,研学旅行活动一方面存在“只旅不学”的现象,另一方面也存在“只学不旅”的现象,如何平衡好二者的关系,未来还需要相关组织者不断摸索。

王学辉说:“由于研学旅行行业长期以来存在着低频、高价、非标准、难评价、决策者使用者分离、季节性强的特点,现阶段国内游学行业还相对分散,规模效应尚无从谈起。另一方面则是打造优质课程内容。以往很多旅行社难以往游学项目转型的一个重要原因,就是虽然擅长规划路线,但是难以做课程研发。”

王学辉把自己的研学旅行、营地教育产品定位为泛素质教育,“虽然是在公立学校开展研学游,但最后还是家长买单。教育部要求研学旅行要纳入社会综合实践活动,要算学分,但政策落地还需要一个过程”。但是,教育本身就是百年基业,不是一蹴而就的事情。溯源研学旅行历史,从1965年至今,日本用60年的时间做到高中渗透率98%,初中渗透率95%,几乎全部中小学生都参加研学旅行。中国的研学旅行,目前渗透率仅5%左右,若要实现95%渗透率,可能需要50~100年的时间。

对于研学旅行产业目前的痛点,王学辉谈到了两点:一要明确目标、主题,彰显教育价值。把研学作为研学旅行的目标是其价值所在,旅行只是研学旅行的载体。脱离了这一特征,研学旅行就变成了无本之木、无水之源。尤为值得注意的是,研学旅行的目标不是机械、固定不变的,而是可以随着开展过程、具体的开展内容不断变化、生成的。二要完善评价体系,丰富评价方式。一般意义上的旅游与研学旅行最大的区别在于,前者注重游玩的趣味性,后者则需要在行后进行及时的总结评价,以判定其开展效果,确保开展质量。

作为中国营地教育联盟理事长,王学辉谈到联盟使命,“就是推动整个中国营地或者研学旅行行业往健康的、可持续的方向发展。通过营地教育行业学术研究、行业人才培养、搭建国际营地教育界的交流与合作,为政府、机构提供行业研究报告,通过营地教育助力中国青少年个人能力的成长与发展。联盟拥有19家理事单位和100多家会员单位。营地教育联盟是不同的公司,各个负责人都是公司负责人,保证大家价值观的最大公约数,推动行业的发展很难得。在这个行业里探讨的是百花齐放、百家争鸣的观点,推动行业有序发展。我是第二期理事长,三年的任期,希望50年、100年之后,我们都已经不在了,但是这个组织能够不断地延续下来,能伴随着中国这个行业一起成长。”(文/尚可)

 
中国网官方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