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本网独家>

中国网记者提问陈宝生 你所关注的教育问题全解!

发布时间:2018-03-16 15:35:07 | 来源:中国网 | 作者:王晓霞 江玉婷 | 责任编辑:王晓霞

中国网北京3月16日讯(记者 王晓霞 实习记者 江玉婷)十三届全国人大一次会议新闻中心于3月16日10时举行记者会,教育部部长陈宝生就“努力让每个孩子都能享有公平而有质量的教育”相关问题回答中外记者提问。

怎样真正为孩子减负?

陈宝生表示,要坚定不移地推进减负工作。同时,减负是一个社会问题,需要各方面合作、共同努力。减负具体从以下五方面进行:

一是学校教学减负。学校减负,主要是加强科学管理,把减负的任务落实到学校教学的各个环节,作为一个突出问题来解决。

二是校外减负。主要是规范教育秩序,治理整顿各类培训机构。培训机构是教育事业发展的必要补充,现在要整顿的是违规方面,超前教、超前学,违规办学、没有资质办学的培训机构。

三是考试评价减负。考试评价减负就是要改变评价方式,完善学业考试办法,建立素质综合评价制度,不允许以分数高低对学生排名,不允许炒作高考状元。

四是老师教学减负。老师要按照大纲足额授课,绝不允许课上不讲课下讲、课上少讲课后讲,甚至鼓励引导学生参加培训。

五是家长和社会减负。这些年各种成功学、各种培训机构的广告满天飞,带来的结果就是家长的口袋空了,学生的负担重了,学校的教学秩序乱了。

陈宝生部长特别强调,全社会要提高自己的教育素养,不要盲目追求成功学。要按照教育规律办事,按照学生身心发展规律来办事,让学生健康成长。

“大班额”如何解决?

“大班额”问题不是简单的一个教室里面放多少桌子、多少条板凳、安排多少个人的问题。他认为“大班额”会带来三个方面的危害:一是影响学生的身心健康;二是影响教学质量;三是可能带来安全问题。所以“大班额”必须坚决予以解决克服、消除。

据悉,2017年在消除大班额方面,取得了突破性的进展。56人以上的大班额,减少了8.2万个,66人以上的超大班额,减少了56000个。陈宝生指出,我们的目标就是2018年要基本消除66人以上的超大班额,2020年基本消除56人以上的大班额。

陈宝生指出,总结这些年的经验,措施是规划、统筹规范、台账督办。统筹,就是要统筹城乡义务教育一体化,把“城市挤”和“农村弱”统筹起来考虑。

“城市挤”这一块,核心是增加学位。新建的小区必须同步建设标准化学校,千方百计增加学位。“农村弱”这一块,主要是办好教学点、寄宿制学校,提高教学质量,稳定部分生源。

学前教育的立法工作进展如何?

学前教育已经成为年轻父母们最大的“烦心事”之一。教育部对学前教育给予了高度关注,组织了一场较大规模的调查研究。现在正在撰写调研报告,和有关部门协调,会共同制定相关政策,制定发展规划。

陈宝生在会上说,经过这一次调查研究,我们发现学前教育实现了历史性跨越,取得了历史性成就,面临着历史性挑战,具体表现为以下四点:

一是学前教育的服务能力有了很大提高。我国的学前教育是当今世界规模最大的,2017年学前三年在园的幼儿达4600万人。

二是普及水平和发展速度有了很大提高。2017年适龄儿童的毛入园率达到了79.6%,单纯从毛入园率来看,达到了中上收入国家的平均水平,发展速度和五年前比提高了15个百分点。

三是用于幼教的投入大幅度增长。2016年用于幼教事业发展的投入是2800多亿元,其中财政性投入1300多亿元。

四是重构中国的学前教育体系。从2016年开始,实施了两个学前教育三年行动计划,去年开始实施第三个行动计划。这两个行动计划下来,在五六年时间里幼儿园发展到25.5万个。

新高考改革成效如何?

高考招生制度改革是一个牵一发而动全身的改革,在教育综合改革中居于龙头地位。去年上海、浙江的高考招生制度改革平稳落地,取得了成功,为其他省的改革提供了经验。陈宝生表示,成果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第一,牵动了高中教学改革。高考改革,招生改革,它是指挥棒,指挥棒改了,高中阶段的教学必须相应改革。所以,从上海、浙江的情况看,他们普遍采用了“走班选课”等模式。过去那种固定班次教学的模式已经得到改变,学生的自主权大了。

第二,推动了素质教育发展。这次高考改革之后,高中阶段对学生的考核,增加了综合素质评价这样一个内容。这是非常明显的素质教育措施。上海80%的学校都建立了创新实验室等这样一些措施。建立了1800多个学生社会实践基地,加强了素质教育方面的措施。

第三,在学业水平的考评方面促进改革。过去考试的门类是固定搭配的,现在是动态组合。


如何加强高校思政工作?

中国网记者就加强高校思政课发问,教育部长陈宝生回应,在2017年这一年的高校思政课质量和水平的攻坚战中,高校的思政课面貌大变,3万多名学生中91.8%的学生表示喜欢思政课老师。

陈宝生指出,主要从五个方面攻坚,即思路攻坚、师资攻坚、教材攻坚、教法攻坚、机制攻坚,一年下来,思政课的面貌大变,发生了明显的变化。下一步,陈宝生表示,首先要转变观念,树立正确的思政观,不能把思想政治课和专业课割裂开来,不能让思政课脱离学生具体的成长环境和过程拔高起来,也不能让思政课脱离广大老师,特别是同思政课老师的育人过程、育人实践孤立起来,要作为一个有机系统来对待。

在2018年,面对高校思政课,主要办几件事,概括起来是“几个一”。第一个“一”是要出台一项后备人才培养专项支持计划,要不断有优秀的老师充实进来。第二个“一”是要办一个会。全国大学生学习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成果展示交流大会,检阅具体成果。第三个“一”进行一次专题轮训,对所有的思政课老师轮训一遍。第四个“一”要啃下像教师思政、课程思政、网络思政这样一批“硬骨头”,解决思政课和思想政治工作发展中的一些难点问题。第五个“一”要建设一批思政课发展创新研发中心,还有培训研修中心。另外在地方和高校建立“三全育人”的综合改革试点,搞一批这样的试点。最后一个是要总结经验,树立推广一批先进典型和优秀课程。

双一流建设是否影响中西部高校发展?

陈宝生指出,“双一流”建设是要建设世界一流大学、一流学科,这是中国高等教育走向世界、增强核心竞争力的重大工程。2017年,我国发布了首批建设高校和建设学科名单,得到了各方面的高度关注。资源集中倾斜到“双一流”建设,高校的发展不会受到影响。

第一,“双一流”建设是一项非均衡发展战略工程。集中优势资源,培育冲刺世界水平的“国家队”第一方阵,增强中国教育的核心竞争力。这不仅是中国政府的做法,世界上很多国家都制定了类似的计划,像英国、日本、法国、韩国、俄罗斯,都有类似的计划。

第二,这个计划是开放的、动态的、持续激励的计划。就打破身份固化,这本身就给中西部高校打开了一扇发展的大门,因为它不是固化的,高校可以积极发展培育,有了上升的通道。

第三,在资源配置方面,我们把提高和普及结合起来辩证处理。现在用于高等教育事业的投入是1万多亿人民币,在用于高等教育的总投入里,用于“双一流”建设的占2%多一点,它影响不了中西部的发展。

第四,对中西部相应实施了中西部高等教育振兴计划、中西部高校能力建设工程,开展了对口支援中西部的活动,出台了部省合建中西部高校的方案。这些都是有利于中西部高校发展的。


 
中国网官方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