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滚动新闻>

高校毕业生是宝贵的“第一资源”

发布时间:2018-03-16 11:02:03 | 来源:中国教育报 | 作者: | 责任编辑:段留芳

■两会快评    

李克强总理在今年的政府工作报告中指出,今年高校毕业生820多万人,再创历史新高,政府将加强全方位的公共就业服务,着力促进就业创业。一看到“再创历史新高”,大概不少人会习惯性地联想到“就业难”,但如果以更开阔的视野来审视大学生就业前景,就会有更多自信和乐观的理由。

近年来,我国经济社会的健康发展,为就业创造了良好的大环境。过去五年间城镇新增就业6600万人以上,13亿多人口的大国实现了比较充分的就业,正说明就业问题的根本还在于经济社会的健康发展。从这个角度看,今年的大学毕业生有理由对未来充满信心。政府工作报告提出今年国内生产总值增长6.5%左右的目标,将实现城镇新增就业1100万人以上。从经济基本面和就业吸纳能力看,6.5%左右的经济增速可以实现比较充分的就业——党和政府建立在理性务实基础上的宏观判断,向大学毕业生传递出了积极信号。

中国经济正从高速发展向高质量发展阶段转变,人才是第一资源的发展理念正在转变为各地、各行业争夺人才的实际行动,今年的820多万大学毕业生,正是被争夺的宝贵人力资源。从去年以来,武汉、郑州、合肥、南京等城市频繁出台落户新政,降低住房门槛,向包括大学毕业生在内的各类人才抛出橄榄枝。有媒体统计,发布或升级此类新政的城市或地区已接近20个。比较典型的如南京放宽人才落户条件,40周岁以下本科生可直接落户,外地来南京的高校毕业生,还能一次性获得每人1000元的面试补贴,青年大学生今年起在南京实现首次创业,领取营业执照,给予一次性2000元的开业补贴。从去年初开始,武汉市实施“五年内留住百万大学生”计划,在零门槛落户的基础上,该市建设的“长江青年城”,让大学毕业生以低于市场价20%购买、以低于市场价20%租赁。最新数据显示,去年武汉实现了30多万大学毕业生留下创业就业,是前一年的21倍之多。这样的示范效应,引发郑州、西安、太原等诸多城市纷纷跟进。由此可见,二三线城市的迅速发展,正为大学毕业生们创造出巨大发展空间。

党和政府对大学毕业生就业问题十分关心。在去年的高校毕业生就业创业工作会议上,教育部有关领导曾要求高校要以学生为本,像关心爱护自己的孩子一样,细致全面了解每一位毕业生的求职状况,千方百计为他们寻找就业岗位,想方设法帮助他们达成就业愿望。在各级政府积极的就业政策引导下,高校的就业指导水平和服务能力不断提高,很多高校都搭建了精准供需信息对接平台,建立起毕业生求职意愿和用人单位岗位需求信息数据库,普遍加强了就业创业指导课程和学科建设,深入开展多样性和个性化就业指导服务,帮助毕业生积极主动就业创业。不仅如此,对建档立卡的贫困家庭毕业生、残疾毕业生、少数民族毕业生和零就业家庭毕业生等,还实行了“一生一策”动态管理。诸多扎实有效的措施,向大学毕业生们传递着党和政府的关怀,增添着每一个人的自信。

当然,在对未来充满信心的同时,也要看到存在的问题和困难,比如大学生就业中的结构性矛盾依然存在,部分专业的就业压力比较突出。这对进一步深化高校人才培养改革,提出了新任务。面对经济社会发生深刻变革的新时代,教育尤其是高等教育只有进一步深化改革,培养适应新发展需要的多样化人才,方能从根本上提高大学毕业生的就业能力。如何优化高等教育结构,加快教育教学改革,强化实践教学,以及在用人单位和毕业生之间建立就业反馈机制等,都是在努力促进高等教育更好服务国家战略和经济社会发展过程中必须解决好的问题。

(作者系本报记者)

《中国教育报》2018年03月16日第2版

 
中国网官方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