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本网独家>

全国超八成县义务教育实现基本均衡

发布时间:2018-02-28 13:52:33 | 来源:中国网 | 作者:周继凤 | 责任编辑:

中国网2月28日讯 (记者 周继凤) 近日,教育部召开新闻发布会,发布了《2017年全国义务教育均衡发展督导评估工作报告》(以下简称《报告》)。《报告》中指出,2017年全国义务教育均衡发展取得新进展,有560个县通过国家督导评估,全国累计数量已达2379个县,占全国总数的81%,有11个省(市)整体通过认定。

在发布会现场,国务院教育督导委员会办公室主任、教育部教育督导局局长何秀超表示,2017年是全国义务教育均衡发展督导评估攻坚年,国务院教育督导委员会办公室及各级督导部门不断完善机制,强化力度,以评促建,全国有560个县通过国家督导评估认定,吉林、安徽、山东、湖北四个省整体通过评估认定。

事实上,义务教育均衡发展是党和国家战略,是民生之举、公平之要,在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实践中,担当着历史性重要任务。国务院教育督导委员会办公室高度重视,将义务教育均衡发展督导评估作为重点工作。

自2013年启动义务教育发展基本均衡县(市、区)(以下简称县)督导评估认定工作以来,督导评估认定取得诸多新拓展。一是对政府动真格。在实地督查陈述答辩环节,要求受检县政府主要领导现场脱稿陈述、独立答辩,以此强化地方党政领导主体责任,检验其实际作为。二是抽学校真随机。由国务院教育督导委员会办公室统一抽取实地检查学校,覆盖城乡,覆盖义务教育学校各种类别,重点抽取教育事业统计数据反映问题较突出的学校。三是对问题敢碰硬。在督导反馈意见中,更加注重大班额、大校额、校园安全、择校热等义务教育社会热点难点问题,更加注重政府履职、布局调整、教师编制、学校用地、督导权威等深层次体制机制问题。逐条反馈各受检县存在的问题和薄弱环节,要求举一反三,全面整改,以省级政府办公厅名义报告整改情况,确保整改落实到位。四是抓队伍炼内功。组织的国家督学和专家全部来自已经整体通过国家认定的省份,体现回避原则,确保公平公正;大幅提升大中小学校长、教科研人员在督导队伍中的比重,体现专业性,确保工作质量;严格均衡督导检查“十不准”要求,体现纪律性,确保正风肃纪。五是推经验树典型。

而自督导评估启动以来,义务教育均衡实现新突破。据各地接受实地检查时所报数据统计,自2013年启动督导评估认定以来,各地推进义务教育均衡发展投入不断增加,新建改扩建学校约26万所(注:含多次改扩建学校的重复统计),增加学位2725万个,补充教师172万人,参与交流的校长和教师243万人次。目前,义务教育学校、特别是农村义务教育学校的面貌得到较大改善,优质教育资源覆盖面逐步扩大,热点难点问题得到有效化解,人民群众满意度不断提高。

何秀超在发布会现场进一步表示,未来将重点做好四个方面工作。首先,夯实政府责任,固均衡发展之根。加大投入,重点倾斜薄弱落实责任,啃下“硬骨头”解决当前义务教育发展中长期存在的、百姓反映强烈的择校、大班额、学业负担过重、豪华校建设等重点难点问题。要紧紧抓住义务教育均衡发展督导评估工作的“牛鼻子”,要加大对政府和主要负责人履行教育职责考核,要进一步健全教育督导机构,充分发挥督导作用。

其次,振兴乡村教育,补均衡发展之短。大力推进农村学校标准化建设。加快农村小规模学校和寄宿制学校建设。要保留必要的村小和教学点,保障必要的办学条件,让乡村小规模学校小而优,小而美。加强控辍保学工作。

再次,深化队伍改革,抓均衡发展之本。全面提升教师素养。要按数量按结构补充农村教师,创新教师培训模式,激发教师热情,让教师自主发展、主动发展、创新发展。突破教师管理制度。要深入推进“县管校聘”管理改革,推进义务教育校长教师交流轮岗,建立切实有效的激励机制吸引骨干教师和优秀学校管理人员合理向农村地区、薄弱学校流动。增强教师获得感。要落实好艰苦边远地区乡村教师生活补助政策,为农村教师想更多办法,做更多实事,用政策拴心留人,让教师安心教书。

最后,将推动内涵发展,创均衡发展之优。深入实施素质教育。要坚持德育为先、育人为本,开齐开足开好体育、美育、劳教等课程,加强心理健康教育和国防教育。拓展优质均衡发展新格局。要以优化教育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为指导,全面推进集团化办学、学区制改革、学校联盟、城乡结对等,向薄弱学校输入先进教育思想、办学理念、管理方式、优良师资和优秀文化,带动薄弱学校更好更快发展。深入推进教育体制机制改革。要推进现代学校管理、中小学校长职级制、考试评价制度等改革,改进和加强义务教育学校管理工作,加快推进教育治理能力和治理水平现代化。


 
中国网官方微信